一個故事的組成不外乎: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
什麼人就是人物(或稱角色)。

 

我們創造角色,通常最直觀的方法都是拿身邊的人帶入,但是如果你創作量夠大,很快你的朋友就會被你寫光,而且你的朋友也可能不是那麼有趣,適合寫進小說。 

所以,最精彩的角色,還是要經由自己創造。這一章節,我要教你怎麼憑空塑造角色。 

有關角色的塑造,一直以來都被所有寫作書,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所有人都同意:偉大的小說,必定有成功的角色
 

有一個流派──很大的一個流派,主張:人物必須有傳(或是履歷表)。
又有分:自述或是問答……等等之類。
履歷也分:三方分析或是祖宗十八代考究……等等之類。

 

 

【傳的方法】 

自述跟問答,一個是擬作讓角色自己介紹自己,一個是擬作你在採訪角色,你問他答 

這方法的好處在於,可以活生生的聽到(寫下)角色說話的語調口氣、措詞水平,還有回答中的態度性格。讓角色演給你看。 

一些充斥著對話、自言自語、角色意識描述的小說,或是主要由角色意識對話撐起大多劇情的小說。如果你是寫這類的小說,這是個值得一做的功課。以免你每個筆下人物開口說話都跟你本人一樣。
等你擬出了角色的初步設定跟大概劇情後,有時間可以一試,幫角色寫個自傳訪談
 

【履歷的方法】 

第一個要介紹的就是三方分析法,就是指從三個方面建構出角色的形象,分別是:心理、生理、社會,這是美國編劇大師埃格里(Lajos Egri)在1946年的著作《戲劇寫作的藝術》(The Art of Dramatic Writing)中提出的人物塑造法。 

洛克稱之為經濟實惠法。<延伸閱讀:完整角色的三面向分析法 

依據你的故事主線,直覺性的,開始填滿該角色的三大空格。其實這三方面填滿了,一個角色已經有了初步的輪廓。 

至於祖宗十八代考究,當然是我的戲稱,因為我覺得這是個不太高明的舉動。
它像什麼,很像以前國中時代都要玩的自介文(FBLine也有在流行),填完之後再轉發給5個朋友填。內容不外乎:
 

身高、五官、髮色、身形、體重、口頭禪、座右銘、最愛的A是什麼、最愛的B是什麼(直到Z),最怕的A是什麼、最怕的B是什麼(直到Z),小時候最XXX的事、心中最XXX的事……(你是不是看過很多這種文) 

接下來還要理性分析他。 

四種血型、十二星座、四象、十二生肖、MBIT人格、九型人格…… 

喔,嚇死人! 

我反對這個方法,不是因為它花時間、沒效率,寫小說本來就不能怕花時間。
我說清楚點。
這是好方法,角色的各項客觀敘述(外貌、喜惡)被定得很清楚,前後都不會走鐘。(是嗎?)
 

這也是個壞方法,你的角色並沒有你想像的「清晰的活著」。
怎麼說?
 

我們先想想角色是怎麼活的?
你幫他掛上了一堆形容(長怎樣、怕什麼、個性如何),他就活了嗎?絕不!
 

角色的存活,是他會像人一樣,有自己的觀念,有自己的作風
沒有中心思想、只有客觀敘述的角色,是死的角色
 

如果真的要填這種表格,請從角色的內心出發。
他喜歡紅色?為什麼他喜歡?他喜歡吃咖哩飯?為什麼他喜歡?
他的什麼觀念影響了他喜歡紅色跟咖哩飯?
他的什麼事件造成了他有這樣的觀念?
 

你可能想說,現實中人們常常喜歡顏色也沒有理由啊!
好問題,我們複習一下小說寫作的核心觀念。<延伸閱讀:故事與現實的差異
 

小說,必須省略掉與故事主題無關的一切。 

如果主角喜歡紅色沒有理由,那也許根本不需要提到他喜歡紅色。
用這道裡去想,你還需要寫一堆極可能跟故事完全無關的角色設定嗎
 

真的要寫,請不斷問自己,為什麼角色會這樣?為什麼你要創造這些資料?你什麼時候會用到? 

直到你能清楚歸納出角色的觀念個性,直到你能知道自己寫下每一筆資料的目的,這份設定才算有意義。 

說真的,就算你真的發自角色內心填完了這一份履歷。
可能都比不上你寫下一段角色會做的三件事,來得生動清楚。
記住這句《蝙蝠俠》裡的名言:
 

你的行為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角色塑造亦同。
行為是思想的體現,角色的極端行為代表他獨特的思想,「勾勒行為」等於「建立思想」,你的角色有了思想,他所有行動、所有選擇才有依據、才有邏輯。
他才會真正像個人。
 

時間可以花,只要有用;沒有效果,一分鐘也是浪費。
就我來看,建構角色行為比建構角色資料有意義多了
 

我喜歡詹姆斯.傅瑞在《超棒小說這樣寫》中的一段: 

三個軍人在野外巡邏,必須涉過一條溪,當時正值12月份,溪水正冷,這時士官下令休息十分鐘。
第一個士兵覺得遲早要過溪,不如早點過,於是他決定先涉過對面再休息十分鐘。
第二個士兵則是往上游走,找了一個淺處過河,沒有被溪水冷到,但也沒有休息到。
而士官則是原地休息十分鐘之後,直接過溪。
 

三種行為,三種個性。
第一人認為晚苦不如早苦。
第二人認為寧可多忙也要少受苦。
士官則是將痛苦延到了最後。
 

我們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猜知三人的個性,推想遇到難題衝突時,三人將會有什麼不同的選擇
這就是由「角色行為」彰顯內心,建立「角色行為判斷邏輯」。
也是讀者們最直接、真實感受到角色心態的方法。
 

為什麼「司馬遷」《史記》要著重寫人物的具體行為故事,而不是光寫人物的資料、背景紀錄?因為他也深知這個道理:行為代表思想 

能真正體現角色性格的,絕不是厚厚的角色設定,而是他們在各種情境下的不同反應。 

到此為止,洛克只講了人物塑造的意義與內涵,下半場,我將告訴你我的人物創作法以及人物創作經驗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寫作教學】故事構成-人物篇(上)角色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