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為什麼看書會睡著?因為無聊、無趣、不知道角色在幹嘛、感覺故事已經圓滿了、塞給他一大串他不想看的內容、故事的調調都維持一樣沒有變化。其實不外乎就是這些原因。
如果故事的設定本身就很無聊,像是「宅男窩在家100天不出門」,那請你先看另外一篇文章<下筆先贏一半的故事設定>,如果你覺得你的設定很厲害啊,那注意這5個要點,可能可以讓你「很厲害的故事」不被讀者看到睡著。
這5點就是:
獎勵:催眠因子-劇情沒有明顯突破推展。
連鎖:催眠因子-事件之間沒有關聯。
懸念:催眠因子-感覺故事已經圓滿了。
說明:催眠因子-塞給讀者一串他不想看的內容。
節奏:催眠因子-故事調調沒有變化。
獎勵:催眠因子-劇情沒有明顯突破推展。
連鎖:催眠因子-事件之間沒有關聯。
懸念:催眠因子-感覺故事已經圓滿了。
說明:催眠因子-塞給讀者一串他不想看的內容。
節奏:催眠因子-故事調調沒有變化。
一、獎勵-讀者喜歡嘗甜頭
洛克給你的第一個忠告就是:別在第一幕停太久,不管你打算寫幾十萬字,並不是說你打算寫十集,你前兩集都在開場鋪陳,一本書就是一本書,你的開場盡量精采而簡短,我建議最多應該在一萬五千字內就進入第二幕,不管你打算寫多長。
有些人第一次接觸編劇結構時,會有排斥的現象。他們覺得那像一個公式。而不是創作,創作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情感表現,沒有邏輯規律的。那些依循公式定律寫出來的作品都是膚淺、單調的。
在我們爭辯這類作品是不是膚淺單調之前,好萊塢已經證明,編劇公式就是暢銷公式。
「劇本是電影的藍圖」。而電影是更不容許犯錯的商業創作,所以劇本便好比火箭工程一樣的精細,連一個結構點都不能輕忽。
劇本之於電影,便等同幕綱之於小說。
這些關鍵結構點在小說之中,就是各轉折點應該出現的位置。
轉折點再講得清楚一些,那就是角色的目標狀態變化。
劇本之於電影,便等同幕綱之於小說。
這些關鍵結構點在小說之中,就是各轉折點應該出現的位置。
轉折點再講得清楚一些,那就是角色的目標狀態變化。
讓讀者一開始就聚精會神的故事,開頭就必須清楚告訴讀者:角色的目標是什麼?而你的故事,就是在講主角追尋這個目標的過程。
越是熱門的電影,角色目標越是清楚得膚淺,《復仇者聯盟》的「角色目標」也不過只是「保護地球」罷了,但全地球的人都會想看他們怎麼保護地球。(如果改成「防止地球暖化」,誰想看?)
But!如果角色只追求「一個」目標,沒耐心的讀者很快就會無聊了。他們不會忍耐十萬字,只為了看主角有沒有達成「一個」目標。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 把你的故事分成多段「小事件」,每段都有自己的「小目標」。這種作法叫「多段獎勵法」。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 把你的故事分成多段「小事件」,每段都有自己的「小目標」。這種作法叫「多段獎勵法」。
讀者喜歡不斷被獎勵的感覺。觀眾雖然要看到結尾,才知道復仇者聯盟保護地球了沒。但前面還是要一步步讓觀眾知道眾人的集結、壞人的陰謀、神盾局的秘密。讓讀者有步步逼近的感覺,而不是枯等最終的大結局。
但小說因為長度彈性,六萬到六十萬都可以,所以很難說要放入幾個小目標才夠。洛克認為每一到二萬字就應該達成一個小目標,然後再承接下一個目標努力。而考量基本起承轉合的結構,全書目標也不該少於四個。
就算是大長篇的小說,這也是很值得下功夫的舉動,能不能讓讀者一直追書,小目標的營造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就算是大長篇的小說,這也是很值得下功夫的舉動,能不能讓讀者一直追書,小目標的營造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也許你乍聽之下會覺得這很難,但我跟你說一個祕訣,每一個「小目標」,不一定是靠「主角」達成。主角的「對手」(反派),或是「配角」都可以達成。
例如《復仇者聯盟》:
洛基出現搶走了科學家與宇宙魔方,這就是他達成他的小目標。
洛基被抓走之後,又順利逃脫,並殺死探員卡森,這也是他的小目標。
洛基出現搶走了科學家與宇宙魔方,這就是他達成他的小目標。
洛基被抓走之後,又順利逃脫,並殺死探員卡森,這也是他的小目標。
如果你知道分段獎勵的重要,在創作幕綱時就可以,區分出各角色的小目標,讓它們一一完成,一個小目標一兩萬字的寫,一段一段寫下去。這樣不僅創作起來踏實緊湊,讀者們在閱讀時也能被定期犒賞,不容易覺得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