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在之前的文章裡談過了兩種編劇結構,一個是基本的三幕劇,一個是源自於英雄冒險的12旅程,但被我改寫成更萬用的編劇9階段

但洛克一直強調「結構是故事的硬實力」,我希望能用更多面向切入編劇結構的技藝,這一篇我就要用「起承轉合」來應用在編劇結構上。

作文課上一定會提到的「起承轉合」是最基礎好用的文章架構,簡單來說就是:

【起】
開頭先提出議題與自己的主張看法。

【承】
承接「起」的主張,提出佐證或說明強化概念。

【轉】
必須有別於「承」,可以換個觀點角度闡述主張、也可以舉出前段主張的盲點、或可以用反面例子強調主張的正確。

【合】
總合前文做出「結論」。

以上作文裡的結構,我們放在故事中竟然也出奇地合用:

【起:現況與預示】

作文一開始要「破題」與「提綱」,告訴大家你這篇在談什麼?你接下來打算談什麼?

故事也一樣,要先說明「現況」,讓讀者知道主角的情況與他所處世界的模樣。
接著要由現況「預示」主角可能將面臨的麻煩,讓讀者大致知道故事可能的變化、主角的目標。

「起」的重點是:引發讀者的興趣,讓人想要繼續看下去

【承:冒險與成長】

作文接著延續「起」的主張,強化論點,延伸你談的內容。

故事也相同,在讀者被預示之後,我們便要讓麻煩事件真的發生,讓主角冒險、面對與解決,伴隨著事件解決而來的,便是主角的成長
這一個順利的過程,就是讓主角目標/故事主題的正確性在讀者心中確立。

「承」的重點是:藉由事件的觸發與處理,帶讀者進入故事核心

【轉:衝突與挫折】

作文在此時便要換個角度來談論相同的主題,用兩種以上的觀點強調你講的是對的!

故事的「轉」一樣要轉換角度,讓讀者知道主角就算處境改變,但他的目標依然不會動搖
之前的「承」是讓主角面對問題、解決成長,彰顯了目標與主題。
而「轉」便是要否定主角的目標,藉此質疑主題。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讓主角遭遇「衝突與挫折」。主角遇上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被難題給打倒,將主角至於「困境」之中,考驗他對目標的決心。(也考驗主題的正確性)

「轉」的重點是:藉由相反的情況,製造起伏,形成戲劇張力,為最後的「重申主題」做好準備

【合:重整與解決】

作文最後要做出結論,綜觀「起承轉」,告訴大家這篇文章的定論。

故事的「合」就是結局,一樣要綜觀「起承轉」來安排
主角的目標在「起」顯現、在「承」強化、在「轉」否定,而我們在「合」便是要重申目標。藉由「正面」「負面」「正面」的呈現順序,讓主角的目標達成更具意義,主題的說服力也更強。

「合」的重點是:由「負面」轉回「正面」,讓故事完整且更具說服力

【舉例】

我用一年重播八百遍的《唐伯虎點秋香》解析:

【起】
唐伯虎的夫妻生活不幸福(現況),初見秋香便一見鍾情(預示)。

【承】
偽裝身分進入華府接近秋香(冒險),從下等奴才變成高級書僮(解決),感情也增溫(成長)。

【轉】
得罪寧王,又被華夫人下毒囚禁,華府將遭滅門之禍(衝突與挫折)。

【合】
自行解毒、不計前嫌帶槍救援華府(重整),打敗敵人、娶回秋香(解決)。

用實例說明應該能讓你更了解四段結構的應用,事實上絕大部份的戲劇都可以符合這規則,特別是賣座電影這種商業故事,你也可以選一部電影/故事試著自己拆解看看!

【總結】

起承轉合並不是將故事均分切成四等分。而是可隨著作品的特性被推移伸縮。而它也可以視情況增加次數、調換位置

如果「起承轉合」對你在聯想上不夠直覺,你也可以將它想成是

觸發順境逆境解決

你可以增加,像是:

觸發順境逆境逆境解決

也可以調換,像是:

觸發逆境順境逆境解決

像電影《食神》,在故事介紹完主角「現況」之後(囂張跋扈、為富不仁),就馬上進入了「逆境」(封號被奪、公司被併),這就屬於四段結構的變體

結構是有彈性的原則,不是死板的步驟。

四段結構最大的精隨就在「轉」,讓主角處在一個逆境。現在的大眾故事結構很少見只有單純的三幕,通常會刻意強調主角在「逆境」時的狀態。由此可知四段結構是比三幕劇更完整、更精彩,大家在編劇時應該最少以四段為出發點。

但四段結構其實跟三幕劇有七成雷同,尤其是「一、三幕」對應的「起、合」,它們的重點可以參照我在這兩篇文章寫的<三幕劇-開頭的5項任務三幕劇-結尾的5項任務>,而將「第二幕」再多加拆分便是「承與轉」,這也是為什麼洛克這篇寫得這麼精簡,因為兩者的觀念其實是一樣的。

至於將第二幕拆分出一個「轉」與第三幕的連帶變動,洛克會再另寫專文分享給大家。

在故事中插入一個「轉」(逆境),會讓你的劇情更有張力。四段結構,絕對是一個比三幕劇更好用的編劇架構。是時候將你腦中的三幕結構升級了,從今天起就開始改用更棒的四段結構吧!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熱門文章【寫作教學】起承轉合-4段結構編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