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說最難寫的地方有三:開頭、開頭、還是開頭。
這個老哏大家應該看膩了。
沒關係,我至少還是強調了開頭的重要性。
這個老哏大家應該看膩了。
沒關係,我至少還是強調了開頭的重要性。
我們對開頭賦予的最大任務,只有一個,勾住讀者,讓他們繼續看下去。
要勾住讀者,簡單來說,只需要一點「趣味、好奇、懸疑」就夠了。
說得誇張點也就是天馬行空的亂扯。
要勾住讀者,簡單來說,只需要一點「趣味、好奇、懸疑」就夠了。
說得誇張點也就是天馬行空的亂扯。
洛克在此整理了5個關於天馬行空的寫作技巧給你參考。
1. 楔子:先給你看精彩預告
楔子就是故事開始前的片段資訊,不用想得太難,它只不過是要給你先偷看一下高潮,或跟你說故事怎麼發生的,目的都是要讓你會想繼續看下去。
楔子的內容常用有三種:
倒敘-高潮前
倒敘-高潮後
與主題相關的重要前置劇情
倒敘-高潮前
倒敘-高潮後
與主題相關的重要前置劇情
倒敘的手法依楔子的敘述的所在時間點,可分為高潮前跟高潮後。
【高潮前】
楔子先跟你說大戰一觸即發,再從第一幕慢慢講中間整本書的過程,一直講到楔子的內容——大戰一觸即發,此刻時間重疊,你們再一起經歷這高潮的過程和結果。
重點是,在敘述者跟你說楔子的內容時候,他自己也不知道故事結局會是什麼。
重點是,在敘述者跟你說楔子的內容時候,他自己也不知道故事結局會是什麼。
【高潮後】
楔子會跟你說大戰之後,心情如何?感受如何?「後來我才知道……」等等之類的話,再從第一幕慢慢講中間整本書的過程,一直講到高潮都過了,才講到楔子的內容——大戰後,此刻時間重疊,你們再一起面對這高潮過後的感受。
重點是,在敘述者跟你說楔子的內容時候,他自己已經知道故事結局了,當然他絕不會先告訴你,他只會提示你。像是:
重點是,在敘述者跟你說楔子的內容時候,他自己已經知道故事結局了,當然他絕不會先告訴你,他只會提示你。像是:
Ø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竟然是我一生最大的錯誤。
這類的句型是不是看得很多了!
【與主題相關的重要前置劇情】
第一、它必須相關;第二、它很重要。當然,它一定要塑造懸疑,就像武俠小說的常見開頭:
兩個老前輩先打個你死我活、不分上下,然後笑說:「二十年後,讓我們的徒弟分出勝負吧,到時再決定這天下第一淫劍要交給誰!」
楔子完,進入第一幕(二十年後),當然,主角通常會是兩人的徒弟。
楔子完,進入第一幕(二十年後),當然,主角通常會是兩人的徒弟。
你一定很想知道淫劍是什麼?能幹嘛?會幹嘛?
Yes!成功引發懸念,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故事也將圍繞的淫劍展開,讀者好奇,便會追看下去。
Yes!成功引發懸念,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故事也將圍繞的淫劍展開,讀者好奇,便會追看下去。
以上是三種常見的楔子,多翻幾本小說就能看到很多範例了,當然,也有較特殊的楔子:引用名言短句、插入書信文件、放入註解說明……等片段的資訊,但是完全不做解釋。這也是很常見的技巧,先聲奪人、製造懸疑、塑造氣氛、吸引目光。
不管你想怎麼搞,其實都可以只要記住楔子的目的,讓人更想看下去。再記住這3個原則:簡短、懸念、扣合主線。
超棒楔子就是你!(誰要當超棒楔子?)
2. 矛盾:人物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不殺人的殺手;不相信上帝的牧師;怕見血的醫生。
這些角色的存在,我們都會忍不住為他們捏一把冷汗。
這些角色的存在,我們都會忍不住為他們捏一把冷汗。
翻看小說、看看電影,有太多太多人物都是以此原則塑造。
這種冥頑不靈的角色,總讓我們心中吶喊著:「你到底在幹嘛啊!笨蛋——」
這種冥頑不靈的角色,總讓我們心中吶喊著:「你到底在幹嘛啊!笨蛋——」
角色內在與身分的矛盾,便會讓角色掙扎地去做一些他本不該做的事。這樣故事就有戲了!
光是一開場就出現這樣的角色,甚至主角就是這類型的角色,馬上為故事增加了不少可看性。
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寫大眾小說,「安排一個矛盾人物」這種快速又簡單就能提升娛樂性的技巧,你絕對是要瘋狂的使用。
3. 突兀:永遠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
外星人生活在地球;現代人穿越回明朝;高中生被帶到魔幻世界;活潑少女住進修道院;內向宅男就讀女校。
有多少書是這樣的設定,而且大紅大紫,這些都是環境的突兀,在設定背景時,記住將你的角色拖離舒適圈,讓他們在不習慣、不熟悉的環境受苦受難,光做好這一步,故事的趣味性就三級跳了。
另外,還有一種是內心的突兀,也就是我先前提到的人物的矛盾。
不殺人的殺手;不救人的醫生;愛做善事的黑道;愛打棒球的麥可喬丹。
設計情境、內心上的反差,會在第一時間引發讀者的好奇心,有時題材設定得有趣,光看書名、書皮就讓人決定看看這本書了。
4. 自訂規定:老子說了算,你乖乖看就對了
一個誇張不合理的開頭便能最有效勾起讀者的好奇心,不要怕誇張的人物跟天馬行空的題材會讓自己傷腦筋,不知道怎麼圓出一個合理的、科學的、符合某種規則、原理的解釋。
我跟你分享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
主角是個努力扛起家計起的勤奮老實人,有天起床他變成了一隻大蟲,書中敘述家人對他的態度日漸轉變,最後主角一個人孤單單地死了,他們家人還開開心心地去慶祝。
當你書中最後傳達的意義夠強烈時,讀者就會被你轉移注意力,而不是一直在你耳邊喊,「嘿!你還沒說為什麼變蟲耶?」
我們要用情感讓讀者忘記科學,別擔心圓謊了,別為了圓謊將故事搞砸。
規則自己定,你說了算。你的書你的故事,你就是老大耶,你真正該追求的是最高的娛樂價值、傳遞故事的意義,而不是去解釋虛構中科學。
我再跟你說一件事,卡夫卡的《變形記》開頭第一句是這樣寫:
「早上,格里高爾·薩姆莎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可怕的蟲子。」
(One morning, when Gregor Samsa woke from troubled dreams, he found himself transformed in his bed into a horrible vermin.)
(註:原文是德文,但德文你看不懂,洛克更看不懂,所以我附上英文。)
(One morning, when Gregor Samsa woke from troubled dreams, he found himself transformed in his bed into a horrible vermin.)
(註:原文是德文,但德文你看不懂,洛克更看不懂,所以我附上英文。)
接下來直到結束,卡夫卡都沒有解釋為什麼會變成蟲。重點就在於,第一句他就訂出了規則,讀者只能乖乖看著。
所以我們了解了:你越早訂出規則,就越少讀者質疑。最好是一開場就訂下你的規則。
當然!前提是,這必須真的是一個好故事。而不是亂扯卻無法收尾。
5. 目標跟懸念:讓你牽掛、讓你期待
我已經有其他文章有提過目標跟懸念,因為這真是太重要了。
目標就是將故事的開場拉出一條主線,讓讀者有路可走;懸念就是要你走在主線上也會時時刻刻保持好奇。
沒有目標,讀者很快就會精神渙散;沒有懸念,讀者便失去了看下去的動力。這兩個都不是個好結果。
所以我們該做的,就是一開場就要展現角色的目標,他要做什麼?
每一幕的結尾——尤其是前幾幕,每一個結尾都要有懸念,只要硬拉讀者撐過前幾幕,在讀者心中建構出故事世界之後,他們看完這本書的機會便會大很多。
而一個遠大的目標就是一個遠大的懸念,讓讀者期待,到底主角會不會達成目標。
來個有趣一點的目標吧!而懸念只要開頭推個一把,故事就會在讀者心中跑起來。
【總結】
說老實話,一開始讓讀者趣味盎然真的沒有了不起,有太多書都至少有做好這一點,不管它的內容如何,天馬行空的亂蓋,誰不會啊!
所以反過來說,你的故事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有做到,那你怎麼在茫茫書海中殺出一條血路。
會了這些小技巧,還遠遠不夠,如何讓你的故事從頭到尾都保持在高空飛行,而不是像煙火沖上天就爆炸落地,將整本故事都寫得精彩好看,這才是真功夫。
洛克分享一句偉大的寫作指引:
一個好的故事,必須有好的開頭、好的中間,以及好的結尾。
哈哈!
View Comments
您好,請問已出版的小說電子書,一年後想更改少許內容與書名還有筆名,出版的日期應該填寫初版日,還是再版日?感謝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