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每天一個小時隨興自由打
b. 每天一個小時,安排運球、投籃、上籃等訓練菜單,針對各動作反覆練習
同樣的時間投入,後者一定比較苦悶無聊,但進步幅度一定比前者大。如果你寫作是為了開心與舒壓,你可以選擇「自由模式」,但如果你是想有顯著進步,請選擇「訓練模式」。
我醜話說在前頭,肯定有小說家用「自由模式」也順利得獎出書,畢竟出書有很多變因影響。下面要談的「訓練模式」則是我認為踏實有效、真正累積寫作實力的方法。
【練習寫】
任何技藝學習的基礎都是模仿。
【第一次寫作往往都在模仿】
很多人開始創作常是讀到了一部讓他深深投入故事,在故事結束後無法自拔,遂提筆延續書中的世界,這情況尤常見於學生作者身上。
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處女作,往往與那部使你感動的作品有許多相似之處,像在世界觀、人設、情節、對白、用句、調性上,可能作者沒有刻意模仿,但你的大腦收錄了「該作品」,你可能又剛讀完、特別喜歡,所以印象也特別強,故自然會反映在寫作上。
反之,若你沒有特別喜歡哪一部作品(作者)、收錄的作品量夠多,你在創作上自然會看不太出在模仿誰。可是如果你收錄的盡是「輕小說」,即便沒有刻意模仿「哪位作者」,你寫出的作品肯定也是「輕小說調性」。
這時就不是模仿「個體特色」,而是模仿「群體印象」。
【照著目標模仿寫作】
我在<練習讀>中說過,你讀什麼就會寫什麼。但這句話只是半對,還要再加上「練習寫」。
「讀」有根據目標選讀;「寫」自然有根據目標仿寫。
在寫作之初,我強烈建議可以嘗試模仿名家風格,你以誰為偶像目標,在大量閱讀他的作品後,便可以試著寫出跟他同調性類型的作品(絕非設定情節字句上的膚淺抄襲)。
收錄(讀)與產出(寫)有段距離,讀完金庸全系列也不會立刻寫得跟他一樣好,而「仿寫」便是讓你接近「名家」的捷徑。
這就像小學生練習造句一樣,先讀過例句,自己試著造幾個,經過「嘗試創造」才會最快被自己化用。
不必擔心自己會變成另一個他,若你真覺得自己跟他太像,這時請找尋下一個名家模仿,嘗試另一種風格。
【個人風格都是混血兒】
這「模仿一個又一個名家」的過程我稱之為「混血」,當你嘗試得越多,名家們的影子持續混血後會越淡(模仿兩位是二分之一;十位則淡成十分之一),逐漸看不出原形,最後的模樣就是「你的個人風格」,所謂個人風格本就是不斷疊加演變。
攤開許多名家的作品史,比較最早期作品與成熟期作品,通常可以看出:每一個名家都經過長時間混血,才交雜出了穩定的個人風格,但他混了誰,則不得而知了。
曾有記者訪問過九把刀後,歸出了一個公式:
社會學+漫畫+武俠小說+周星馳+杜琪峰+X+Y=九把刀(X是雜書;Y是開放的空白)
社會學+漫畫+武俠小說+周星馳+杜琪峰+X+Y=九把刀(X是雜書;Y是開放的空白)
以上都是九把刀長期浸淫的「收錄來源」,事實上每一個作家都是這樣產生,只是當他混血得越多,你就無法察覺他的源頭,而他也形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風格。
大量混血便是產生個人風格的必經之路。
【模仿的進階:嘗試】
至於要模仿到什麼時候?我的答案是:永遠。
只是當你已經有大量經驗,且漸漸養出了個人風格,這時的模仿就不叫模仿,叫「嘗試」,許多作家推出新作時常常會說:「這篇作品我嘗試加入○○風格」。其實這還是一種模仿。
假設他嘗試寫武俠,他可能沒有刻意要模仿某個人如:金庸、古龍。但他一定「免不了」模仿他心中長久累積下來的「武俠印象」。若他已有強烈的個人風格,這時的模仿只會小小影響他,而不會全盤大改。
用混合液體來比喻:假設你的個人風格是「清水」,加入一個新模仿是「糖水」。
a. 若你的個人風格尚未穩定,就像1公升清水被加入1公升糖水,會被「新模仿」影響很多。
b. 若你的個人風格已穩定,則像10公升清水被加入1公升糖水,這時「新模仿」便無法影響你太多。
當你經驗不足、個人風格不成熟,混血的加入會讓你的寫作調性大改變,這時就叫「模仿」。當你有足夠經驗、養出強烈個人風格,混血只能小小左右你的寫作調性,這時就叫「嘗試」。
作家每次寫作都希望能別出心裁、突破過去。這便是為什麼我說「模仿是永遠的」,因為嘗試突破是沒有止境的,只要你持續寫作,你就必須持續模仿(嘗試)。
【小結】
創作者都害怕被冠上抄襲,所以聽到「仿作」便有些顧忌。這點又需要另外一篇文章說明,我只能說:不要害怕仿作,給自己練習的機會,這才是進步的捷徑。
寫小說沒有門檻,但不代表不需要練習。只要你不是惡意抄襲、藉此牟利,為什麼不能藉由臨摹名家來提升自己的技藝呢?書法、音樂、繪畫、運動不都是如此嗎!
下一篇,要談談真正的突破盲點──「練習想」。
View Comments
庫ㄟ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創作力很弱 又一直卡在寫作不應該有抄襲跟模仿的觀念中 看完才讓我知道原來模仿這麼重要
感恩洛克老師
謝謝老師
謝謝你的努力,讓我愈來愈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