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流暢力〉練習題,還記得我們都提到中文有「擺後面變重點」的特性,不只是「句子」是這樣,連「段落文字」都會有這特性。
有時句子順序一調動,段落讀起來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以下是我以前策劃視障音樂家採訪工作時,請寫手採訪後寫的人物小傳。
原稿如下:
張OO,19XX年生,現職OO歌者、OO樂團琴手與主唱,以及台北市街頭藝人,2012年參加「OO電視比賽」獲頒「OO大獎」後,更是一夕爆紅。因先天性視神經萎縮而雙眼全盲的她,從小就有著鄉里間廣為人知的好歌聲,更藉由學習鋼琴、電子琴、口風琴與薩克斯風,在音樂路上精益求精。憑著天籟般的歌喉,張OO在台北街頭有著不小的名氣,然而她的街演之路並非一路順遂,SARS恐慌盛行時,街上一片冷清,張OO為了生計,被迫轉而從事電訪員、按摩師等工作,後來在家人與歌迷的支持下,才又重新站上街頭。
而我只做了小小的順序更動,並多加一句收尾。
修改如下:
張OO,19XX年生,現職OO歌者、OO樂團琴手與主唱,以及台北市街頭藝人。因先天性視神經萎縮而雙眼全盲的她,從小就有著鄉里間廣為人知的好歌聲,更藉由學習鋼琴、電子琴、口風琴與薩克斯風,在音樂路上精益求精。憑著天籟般的歌喉,張OO在台北街頭有著不小的名氣,然而她的街演之路並非一路順遂,SARS恐慌盛行時,街上一片冷清,張OO為了生計,被迫轉而從事電訪員、按摩師等工作,後來在家人與歌迷的支持下,才又重新站上街頭。2012年參加「OO電視比賽」獲頒「OO大獎」後,更是一夕爆紅。現在的張OO,仍秉著對音樂的熱情,用溫柔的力量譜出一曲曲動人樂章。
請你想一想,這兩個版本的讀者感受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原筆者的寫作邏輯很清楚,就是想將受訪者最大的成就擺在開頭。頭幾句就能介紹完受訪者,萬一讀者沒有讀完全段,至少能先認識受訪者的身份與成就。
但我的修改意圖則在於,這是放在書中的內容,表示讀者應該已經購書了才會讀到,這樣相對比較不擔心讀者因為太趕或只是在網路上瀏覽,沒有時間看全文。
這時,我會優先考慮的是「敘事曲線」。讓讀者光是讀人物小傳都能有「勵志感」,而不只是一篇介紹說明。因此我將最大成就移到了句末,讓小傳最後有一種「勵志向上」的收尾。
我不會說「修改版」百分百好過「原版」,對我來說,只有哪種編排適合該情境罷了。
再重複一次本篇重點,動腦想過筆下字句選用編排的意圖,這就是本章「感性文字力」諸般技巧的前提。
最後,本留言區也歡迎你留下讓你猶豫不知道該怎麼改的段落喔!
第一次在網站留言要麻煩你「註冊」,這樣我才有辦法通知您來看我的回覆喔!
View Comments
流暢力這章節很有感觸,我被語法課和新聞寫作格式化荼毒了,在創作故事時自覺加了很多的連接詞,如因為、所以、可是、但是、不過…太過邏輯性,意境和美感都被扼殺了。
有時候光唸出來可能無法察覺這些贅詞,因為太常掛在口邊?最好的方法真的是您教的“搜尋功能”,一個鍵就知道自己整篇故事用了多少個連接詞,超血淋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