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本文時,我與榮哲老師從未見過面。
你可能想,那我又何來認識一說。認識一個人除了當面聊天、見過本人之外,我們還可以透過某個管道,認識一部份的他,那就是──「文字」。(搞不好還認識得比很多人深)
時間拉回2011年初,這是我第一次認識榮哲老師,當時我正在圖書館翻到了《小說課》,它被擺在了推薦書籍區,那時候的我還只是個對寫作有點興趣的二愣子,而《小說課》──正是我看的第一本寫作書。
感謝這美好的開頭,讓我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當天就在圖書館看完了這本書,我還記得當時讀到一半接到朋友的電話,我劈頭第一句話便是:「我發現了一本寫得超好的書吔!」隔天,我又到圖書館,將這本書再看了一遍,因為還不能借,所以只好靠反覆閱讀將它硬搬進我的腦子裡。(我承認到圖書館背書是我的老招)
也是從那時,我愛上了鑽研小說創作的技藝。
自此啟蒙,時光流轉,匆匆三年,我涉獵了無數寫作書,本來以為對寫作書已經很難再有驚艷之感,但卻在網路上無意又遇上了《小說課》的蹤跡,塵封的記憶再被撬開,初見這本書的悸動又在我心胸蔓延,我死命在網路上蒐羅本書的斷簡殘篇,最終還是忍不住上網買了這本我看過兩遍半的《小說課》。
有天,我想:我都看過了這麼多本寫作書,一定有人會好奇書的好壞,不如我寫個書評吧!於是我就在網路上寫起了書評,自然沒有放過啟蒙我的《小說課》。
本來只是自己寫爽的書評,卻引發了一場不可思議的歷程。
我的書評被榮哲老師本人看到了,被他轉發到他的FB,讓多一些人認識了我。再者榮哲老師竟然破天荒地主動向我邀稿,為他的新書《小說課Ⅱ》寫推薦,並將我《小說課》的書評收錄在他的新書《小說課Ⅱ》中。在此之前,許老師完全沒聽過、見過我這個人,我們也完全沒有共同認識的人,或是任何關係。
我倆唯一的關係,就是我為《小說課》寫了篇書評,而這舉動網路上有超過三十人都做過。
我倆唯一的關係,就是我為《小說課》寫了篇書評,而這舉動網路上有超過三十人都做過。
這對當時矢志創作卻有點空虛的我是多大的鼓舞!
為此,我又把《小說課》重讀一遍,加上搶先讀到了《小說課Ⅱ》初稿,兩相讀來,多年來飽讀寫作書、略有創作經驗的我竟然深受震撼!原來我只不過從當年的二愣子,進化為井底之蛙。
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高。
多年了,我潛意識裡不斷追逐榮哲老師的背影,甚至也寫起了寫作教學,本來自覺對創作技藝已頗有見解,直到看完了《小說課Ⅱ》,我才知道,榮哲老師功力之深早已又不知道去到了那座山頭,再難望其項背。
我曾在網路上許過一個願:希望有個受過專業文學教育的作者能用他的涵養,用心撰寫大眾小說教學的寫作書。
這個看似艱難的願望總算在許老師身上實現了。
這個看似艱難的願望總算在許老師身上實現了。
總有文學家用他們的專業素養,將大眾小說創作技藝歸類為不入流的學問。
而他們最常被人質疑的就是:是不是自己沒有本事寫得熱門暢銷,還怪讀者沒眼光?
而他們最常被人質疑的就是:是不是自己沒有本事寫得熱門暢銷,還怪讀者沒眼光?
但透過兩本《小說課》,我不敢再有這樣的念頭。至少,我就認識一個很會說故事的文學家──「榮哲老師」,他真的懂怎麼說故事。而他願意摒棄門戶之見,用他深厚的文學涵養,搭配經典故事,為我們講解深入淺出的小說技藝。
那些聳動的題材,是他不願寫,不代表他做不到。
總結我從《小說課》中認識的他、引薦素昧平生的我給國語日報的他、不斷挑戰大多文學作家不敢冒險創舉的他。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許榮哲:
──思想開闊、心胸寬大、功力深厚、滿懷熱誠的文學家。
我願真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