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文章中,教人編造故事的技巧手法已經很多了。但是對於故事源頭的靈感,卻少了很多說明。

在我的整理中,一本小說的產生要經過六個過程:靈感、摘要、大綱、幕綱、撰寫、修稿。除了前兩個步驟之外,其他四個步驟我的說明文都非常多。會造成這個原因的關係,是因為──「哪有人在教靈感的啦!」如果連靈感都要靠人教,那你乾脆不要當小說家好了。小說家的基本能力就是要有源源不絕的靈感啊!

話雖然這麼說,從靈感到摘要,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我希望能理性拆分這些步驟,而不是一副「老子就是有靈感,你學不來的」,世界上是沒有學不來這種事的

就我來看,靈感到摘要可分成三個階段:「概念」、「延伸」、「聚焦」

1.        概念

在一個靈感的閃動後、或是刻意的組合後,你可能腦海中有一些畫面,你可能有了一些你覺得有趣、想寫的故事題材。

這些都是概念。也就是想法。可能是乍現的、也可以是製造的
一個概念的誕生很多作家都喜歡說這是一種神蹟、一種賜與。當然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但大多的狀況,概念的產生原因跟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樣你先要有「所思」,才會有「所夢」

說穿了靈感不過就是潛意識塞給你的東西,而潛意識的資料來源仍來自你的六感所感受過的一切。一部電影、一首歌曲、一股氣味、一口美食、一陣冰冷、一種情緒。

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假設你每讀十本書才能產生一個靈感,那當你需要靈感時,你應該先讀十本書。(當然也有人讀半本書就一堆靈感)
但是你的靈感可能十個才能整理出一個「超屌的靈感」,那為了這一個「超屌的靈感」,你應該讀個一百本書。

聽起來好笑,但事實如此。你越大量輸入、越用心感受,自然會產生越多的靈感,至於何時出現「好靈感」,這只是機率高低的問題

另一招──「製造靈感」,我放在另一篇討論。

但是在小說創作的實戰中有兩句名言:

一、初稿是屎。

二、靈感不值錢。

每個人體質不同,我天生愛胡思亂想,我一個月有記下的靈感可能超過十個,沒記下的不知,隨便一個路人就會有超多超屌的靈感藏在他的大腦。但是隨便一個人都會變成暢銷小說家嗎?雖然不難,但也需要一丁點努力與技能。
這一丁點努力跟技能,遠遠比靈感重要太多太多了。
在產生初步模糊的概念之後,緊接需要用到的技能就是──怎麼從概念拉出一個故事,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所以我們進入下一個階段──延伸

2.        延伸

小說家怎麼編故事的?這問題我也超想知道,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好好刺探其他作家的商業機密。大家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如果他們願意分享的話,我一定虛心學習,在此之前,我只能先就我有的知識與我的經驗,分享我的方法。

有些構想,強烈而明顯,所以可以輕鬆拉出故事主線。但是有些感覺曖昧不明,你覺得有點意思,卻不知從何下手。我有看過寫作書把「概念到故事」的過程這樣描述:「將靈感醞釀,延展成大意,讓它茁壯,成為大綱。」

洛克承認有些時候從靈感到故事很直觀,但是我也必須承認它有難產的時候。在你難產的時候,我跟你說你必須要「醞釀、延展、茁壯」,請問你會不會揍我?這種抽象又靈性的說法我們就先不研究了

我建議,最好方法是:「連問法!
假設你腦中閃過的畫面(靈感)是這樣的:

一個少年,右手伸出,指尖一彈,四周的空氣就炸裂了!

你覺得這感覺好像蠻帥的,似乎可以變成故事。
接著,請你開始不斷的問自己問題:

為什麼他有這能力?天生、科學、魔法、未知力量?

他有這能力會幹嘛?變壞、罰惡、耍酷、助人?

這能力會對他造成什麼麻煩?排擠、樹敵、被人研究、受傷?

這只是表層的問答,我們要由上述的答案繼續問自己。

如果他是天生的,那有什麼原因嗎?遺傳、詛咒?跟家族有關嗎?

如果他是科學改造的,為什麼會選擇他?有限制嗎?有副作用嗎?

如果他是魔法造成的,為什麼他會這種魔法?誰賜給他的?有什麼代價?

這樣還不夠喔,我們要繼續挖掘答案。

假設這是惡魔賜給他的能力,每次使用都要用他的一項「有價值的東西」交換。

為什麼要賜給他?在什麼情況下賜給他?

他會用什麼交換?他有多少東西可以交換?萬一沒東西交換會怎樣?

這最後會引發什麼後果?會有什麼情緒感受?

一層層問題都答完,故事輪廓也出來了。

以上是由靈感概念來作發想、問答。如果你是先有了「主題」,要由「主題」發想故事,那可問的問題更是無邊無際了。

你想寫一個關於自由的故事,什麼題材可以充分表現自由?

你為什麼想寫這個主題?你想傳達的題旨是什麼?

什麼樣的情節可以充分表現自由?你腦中有什麼畫面?

可能的選項多到像沒有選項,感覺困難了些。對吧!
讓我告訴你為什麼?

你想像,你走進一家書店,你會跟自己怎麼說

A.    我想找一本闡述「對人性信任導致災難」的書。

B.    我想找一本「純情少女愛上花心富少」的故事。

很少人會抱持個第一個想法走進書店吧!
因為人都喜歡聽故事遠遠勝過喜歡聽道理。所以人都會先被有趣的「題材」吸引才決定要不要看這本書。

編故事也是一樣,我們也都是因為覺得題材有趣才編故事,很少因為想要把什麼道理塞進故事裡才開始編故事

你從主題來想故事,最後還是會回到畫面(情節)、回到不斷問自己問題
兩者比較起來,「從一個主題發想出有趣的故事」跟「將一個有趣的故事賦予主題」,我怎麼想都是後者容易多了。

編織故事最重要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當然你可能會遇到,你暫時想不出的問題、或是還不夠滿意的答案,這也沒什麼。
就連大號都有可能便秘了,好故事一時想不出來,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
這時你可以做些別的事,看書、上網、運動隨便你,但是請記住,你不管想了多長時間,只要你沒寫、沒記錄,那都是在浪費時間。我的經驗是,「硬寫出來之後再改」,總比「兩手空空沒東西改」好得多。

你對於故事戲劇性的敏感度越高,你越會綜觀各種可能(目標、衝突、懸念、高潮),組合出你認為最精彩的設定。
一個故事,由此誕生。但這僅止於雛形。我們要進入故事誕生的最後階段──聚焦

3.        聚焦

許多需要大量溝通的職業,他們常常比很多小說家更懂得說故事。因為他們清楚知道,他們的故事中計劃要傳達什麼訊息

請問你知道你自己在天馬行空、自問自答、亂想一堆後,你想說的到底是什麼嗎?小說家在長達十萬字的敘事過程中,總會把故事變得曲折,然後失焦

這樣的小說,只是「事件的總合」,不是真正的故事。

所以我們要「聚焦」,也就是將之前想到的、寫下的所有概念,模糊的故事輪廓,一大堆瑣碎劇情,寫成一段簡短的文字──也就是「摘要」。再由摘要去發展整個故事。而不是想到什麼寫什麼。

如果你不能用三五句,有焦點且引人入勝的句子總結自己的故事,那你就應該改寫整個故事。

我在<精華講解小說誕生的6大步驟-摘要>中已經介紹、示範過了,寫摘要必須從字多寫到字少,經由層層刪減挖出最重要的故事核心最終目標就是要用最少的句子說完整個故事,而且讓人覺得有趣。

摘要是寫故事大意,不是寫故事主題,在沒讀到你的故事之前,不會有人對你的「主題」感興趣,因為「主題」常常是一些老掉牙的道理。只有故事本身的趣味(主線)才是引起讀者興趣的

讓人不想讀的摘要,就會長出讓人不想讀的故事。精簡你的構想,你才有精彩的故事。你不做到「聚焦」,故事就會「失焦」。

大腦全神貫注時,會自動過濾不重要的訊息,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寫進故事中的一切情節、一切資訊都必須是讀者需要知道的
要確保你有達成這個目標,便是寫出一個最簡短的摘要,在構想大綱、情節時,多看看它,時時提醒自己,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想好你的「主題」,編排你的「主線」!唯有經過聚焦的「概念」才是故事,沒有聚焦的「概念」充其量只是一堆散亂的情節罷了。

最後做個結語。
很多概念在自己大腦想想覺得容易,自己要寫下來才覺得沒那麼簡單。寫創作教學是如此,寫小說也是如此,總要在寫完之後,才發現收穫最多的是自己
靈感到摘要,在你狀態很好的時候,你可能一下子就從靈感變成了故事雛形,但你也可能因為太順利而忘了聚焦;在你狀態不好的時候,這篇按部就班的文章可能可以提醒你一些基本實用的方法。

願文章對你有些幫助,洛克從不吝於分享,但是你們可能吝於取用。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從靈感到摘要的3步驟-連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