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始」和「小說的開場」。這「開始」與「開場」僅有一字之差,但這兩個的差別如果你搞不清楚,那你的小說將會少了許多讓人讀完的機會

開門見山地說:
故事開始在「變化發生」的前一刻。
小說開場在「最有趣懸疑」的當下。

1.        故事的開始

人的一生中有高潮有低谷,有無聊的時刻也有精彩的時刻。
故事中的主角(要角們)也是跟人一樣,但沒有讀者想看無聊的故事,所以故事要敘述主角的遭遇時,當然要從「最高潮迭起」的前後時段開始講起。
可以想想:

Ø  《笑傲江湖》的令狐冲,書中有寫出他從小在華山派練劍的細節嗎?

Ø  《哈利波特》的哈利,書中有寫出他在德思禮家從嬰兒到十歲的生活嗎?

都沒有,因為不有趣、不是重點,所以寥寥數筆帶過即可。
真的需要開始詳細描寫的,是「變化發生」的前一刻
主角要脫離過去日復一日的生活,開始進入一場任務、冒險、奮鬥。

《笑傲江湖》開始於令狐冲奉命監視林平之,由辟邪劍譜引發之後結交邪徒、學劍、受傷、逐出師門等,讓令狐沖脫離「過去二十年」在華山派安穩的生活,走向曲折的人生。

《哈利波特》開始於哈利接到入學通知的前幾天,由一封入學信引發之後上學、交朋友、學魔法、對抗惡勢力等,讓哈利脫離「過去十年」在平凡世界被欺負的生活,走向奇幻的魔法世界。

在<故事編劇公式九階段>的教學中,第一階段被稱之為「平凡失衡」
在這第一階段必須將簡短表現主角的「過去處境」,主角每天是怎樣生活?心態幾乎是什麼狀態?而且這平衡狀態正岌岌可危、將被打破

真實人生中,人類每天的活動常常也大同小異,讀二十年書、做四十年工作,偶爾有些嗜好、休閒、交友、戀愛。
而小說是真實人生聚焦後的縮影,所以在小說中,我們將主角「過去的生活」更加簡化,讓他每天都一成不變、讓他只有單純的心態。因此也不值得在書中太多贅述。

而故事的開始,就是簡短提及主角的平凡狀態,然後馬上進入變化,開始旅程。
故事開始在「變化發生」的前一刻。但這「一刻」是多久?這沒有一定,可是變化發生前一年、前一周、前一天;前一小時、前一分鐘、前一秒都可以!只要從那個時候起,主角的世界開始變化了,小說都可以從這時候開始。

前提是你要記住「平凡世界只能簡短敘述」,別搞得太長,別讓讀者察覺不到事情在「變化」,讀者沒察覺就會感覺無聊,然後你的書就會被放回架上。

所以我們除了知道「故事的開始」之外,還要知道「小說的開場」。

2.        小說的開場

小說開場的傳統做法是正敘。

【平凡→變化】

《笑傲江湖》光寫林平之家逢巨變,拜入華山派就寫了七章,約全書六分之一,結構中規中矩。

如果你是知名作家有鐵桿粉絲,或是你故事的題材設定超級有趣,你也可以這樣慢慢推進劇情。
萬一你既沒名氣,故事摘要乍看之下也不突出,你的讀者可能會拿起來試讀個三五頁就放下書了,你能留住讀者的機會就只有開頭的三五頁

所以為了一開始就吸引觀眾注意力,所以我們會故意這樣做:

【懸念→平凡→變化】

《哈利波特》的開頭是一群奇裝異服的人在街上大肆慶祝,滿天貓頭鷹、流星雨,接著德思禮家門口的怪貓、怪人、飛天機車,佛地魔死了、男孩神秘倖存了,全國巫師都讚嘆他!

這是用懸念開場,一開始就抓住讀者的好奇心,點出故事大概重點(故事題材、主要劇情,統稱為「前提」),卻不說清楚,讓讀者自行想像、自己瞎猜,為什麼小哈利活著?為什麼大家都怕的佛地魔死了?這是什麼樣的世界?神秘人們是誰?。

一旦讀者開始推理,他們就已經上鉤了,因為他們想知道答案,知道他們猜的是不是正確的,所以他繼續看下去。

《哈利波特》的開場有趣、神秘,透漏適當訊息給讀者推理。
他直接將故事賣點寫在開頭。
但就故事的時間順序來說,這還是正敘。
有時候如果故事沒有一個「突出的前提」(題材、劇情),我們也可以採用「倒敘」。

高潮片段(懸念)→平凡→變化→高潮全貌(揭曉)。

例如推理小說、懸疑小說,常常會用「結果」當開場,這做法稱為「橫切懸念」。作者避免平鋪直敘,在開場就提示貫穿全篇、籠罩故事的懸念,一開始就讓我們知道故事中最大的懸念是什麼?之後再一步步倒敘事件,揭開疑團。

開始跟開場講白一點。

Ø  開始是對主角而言的時間點,作者必須捨去主角將歷經變化前的時間,將故事聚焦在最精采的部分。

Ø  開場則是為讀者設計的段落,作者必須將全文中最能引發好奇、引發興趣的片段放在故事開頭,力求讀者繼續閱讀。

不管是世界觀多麼龐大而仔細的故事,依然要用一個簡單而迷人的開場,讓讀者進入你的世界,《哈利波特》就是很好的例子。

記住:故事開始在衝突與變化之前,小說開場要簡單而有魅力
就像洛克在<開頭的五項任務>中說的,你只有三張紙的機會!

<延伸閱讀:故事的3種起始點
<延伸閱讀:三幕劇-開頭的5項任務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寫作教學】五分鐘搞懂開始與開場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