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推薦過的寫作書──榮哲老師的《小說課》《小說課Ⅱ》中,兩本合計六個單元都在討論兩難,我也來說說我對兩難的理解。

【兩難的成立】

兩難要成立,則必須將角色釘死!

給角色一個非常強大「一定要做這樣做」的理由,同時給他一個同樣強大「絕不能這樣做」的理由。這兩邊的對立絕無法更改、無法動搖,這樣角色內心就會被兩股力量給撕裂,感染給讀者煎熬的情緒。

萬一沒有釘死,兩難就會變得滑稽。

我曾看過一部偶像劇,女主角在猶豫要不要放棄對男主角的愛,讓自己的姐姐可以跟男主角在一起,整段戲讓女主角哭好久,在「自己的愛」與「讓姊姊開心」之間兩難。

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為這段兩難並沒有將角色釘死,女主角的姐姐跟男主角壓根就不相愛只是普通朋友啊!她並沒有「非得這樣做不可」的壓力。這時女主角越糾結只讓我覺得她越蠢而已。

記住兩難成立的要素:兩個對立且「一定要」的理由

【兩難的強度】

我們最常聽到的兩難就是女朋友問:你媽跟我掉進海裡,你會先救誰?

這種左右為難的難題,重點其實不在「女友」或「媽媽」。或是任何形式的兩兩比較。

兩難的重點是在「選擇者」身上。

我們都聽過: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兩難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選擇者經過思考之後,會選擇哪一個?而他所選擇的答案,也將代表他的思想與觀念。

我選女朋友,代表我認為女友比媽媽重要。選了媽媽則相反。

兩難關鍵在於:讓角色思考、對角色來說

「毀滅美洲或毀滅歐洲」vs.「殺死女兒或殺死兒子」這種兩種對角色來說哪個更痛苦?答案顯而易見。

遙遠的美洲、歐洲是遠遠比不上眼前被槍抵著腦袋的兒子女兒。

甚至對某些人來說,他寧可死光全地球的人也要讓自己兒子活下來,死了兒子比人類滅亡還難過。這種人「內心的天平」,兒子是重要過全人類的。

兩難的目的是要引起「內心掙扎」,而非外在結果。

掙扎可以有很多因素:文化、生死、慾望、道德,各種問題都可以,即便問題沒什麼大不了,只要角色很在乎(內心天平),便能形成強大的內心衝突。

一個謹守自身操守、榮譽、尊嚴的人,就算只是偷了一塊錢,也足以讓他痛苦難安了。

兩難的強度是依角色而定,而不在於客觀後果多嚴重。

當你要安排兩難時,請記得:選擇對角色最強烈的煎熬。(不一定是最大的事件)

【兩難塑造角色】

我也說過,角色在選擇之中誕生。兩難也是種選擇,透過角色的選擇,我們也能更貼近他的內心世界。

電影《神鬼交鋒》中,男主角是一名詐欺慣犯,多次逃過警察的追捕,遊走世界各地,最終還是落網了,而後警察為了借助他的專長,讓他獲得了在外自由活動的權利。

這時他又動了歪腦筋,打算再次坐飛機逃走。

多次跟他交手、亦敵亦友的警探卻早已在機場等著他,並對他說:「我沒有帶任何人來,只有我,我可以讓你登上飛機,但我希望下星期一上班看到你乖乖出現。」

男主角聽完就真的搭飛機走了。這時,兩難浮現了,詐欺慣犯會選擇「就此逃走逍遙」或是「乖乖回到警察的掌控」呢?

星期一上班時,男主角遲遲未現身,當觀眾與警探一樣焦急失落時,男主角卻在此時推開辦公室的門,說了聲:「對不起,我遲到了」

警探(與觀眾們)也同時放心露出微笑。而男主角的改邪歸正,也在選擇中顯露無遺

所以請記住:兩難的選擇,也是彰顯角色內心的好機會,越艱難的選擇,也將逼出越真實的內心

【兩難之後】

在做出決定之後,不管是救媽媽還是救女友,我們會更在意,三人之間的情緒的應對與轉變,以及選擇者的理由。(沒被救的可能會傷心憤怒、被救的與當事人可能一輩子活在內疚與罪惡感中)

「雪山飛狐」中,胡斐那一刀劈不劈,將決定他的生死、家仇與愛情,讀者們除了想知道「劈不劈」之外,更想知道,這三人間糾結的後續發展

有時候兩難之後的峰迴路轉更是故事的神來之筆。

有個小故事是:

死神問丈夫說:「你跟你太太兩個必須死一個,你可以選擇讓誰死。」
丈夫想了想說:「讓太太先死。」

聽到這,讀者可能會想,這丈夫真是自私啊!

但丈夫卻說:「我知道我太太比較脆弱、又怕孤單。萬一我先死放她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她一定會很痛苦,這樣我死也不安心。」

兩難的理由有時能將我們曲解的角色思想扭轉過來。

表面上我們會認為是丈夫是貪生怕死;但知道理由之後,卻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感受。

所以,千萬別放過「兩難之後」的故事發揮,這是給讀者驚喜的好機會。

最後總結本文重點:

1.        兩難是在兩方不可抗力下成立。

2.        兩難的強度是依角色內心煎熬決定。

3.        兩難的選擇也是角色的體現。

4.        兩難之後的轉變與理由能讓故事更有戲。

還有一種情況,叫做「第三條路」或稱「假兩難」,我將留在《意外》中討論。本篇「兩難」的重點提醒,希望對你的兩難編排有所幫助,更加有趣、煎熬、深刻。

分享本文:
116堂故事大課
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小說寫作技巧懶人包(4)-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