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提煉力〉的留言區,這邊跟你分享另一個對我人生產生影響的時刻。
在還沒有全職寫作之前,我也在民間企業當過小職員,那時候工作表現還算不錯,主管也對我寄予厚望,可是我心中一直想要寫作,深思熟慮後便向主管提了離職,主管勸了我好幾次,但我還是決心要走。
我在會議室跟主管說:「我想去做我一直想做的事。」(那時候還不好意思說是全職寫作)
到最後主管無可奈何,也帶了一點不悅的情緒,便冷冷對我說:
「我祝你這一生,窮途潦倒、一事無成。」
窮途潦倒、一事無成。這八個字我想我會牢記一輩子。
老實說,那位主管對我一直滿照顧的,我也一直將他當成我工作的榜樣。當他這樣說的瞬間,就像是我被一個我尊敬信賴的人給唾棄了,心中的情緒是蠻羞憤震驚的。
一直過了好幾年,我只要想起當時的場景、主管說話的神情,我心裡還是會有些悶悶的不舒服,好像我真的做了什麼不可饒恕的事一樣。
直到今天,想起這位主管給我的「負向激勵」。任何的難關與挑戰,我都告訴自己要咬牙撐過,不願被人看衰。
我一直幻想著,如果有天能在路上與他不期而遇,我一定要感謝他說:
「謝謝你當年的祝福,我才能堅持走在我想走的路上。」
這一句不好聽的話,卻是我的力量來源之一。
不知道你的人生中有沒有其他的「改變你一生」的事件,或者是有所感悟的事件。
希望可以看到你的不吝分享,我也願意真誠與你交流!
如果是第一次在本站留言要麻煩你「註冊」,這樣我才有辦法通知您來看我的回覆喔!
我的中文一向來都比數理科差,尤其是背名句精華和寫作文是要我的命。在中五政府考試放榜,我的中文只得普通水平,其他同學的華文都考得比我好。我唯一欣賞的華文老師(以前不怎麼懂得尊師重道XD)知道我的成績後,卻留下一句話“你華文好差”,當時沒心碎,卻牢牢記住這句話。
畢業等升學期間,熟絡的朋友有的到國外,有的到外州或私立大學唸書,勞燕分飛。心中對離別有莫名的愁緒,寫了文章抒發,還不知哪來的勇氣投稿給報章文藝版,沒想到刊登了,有很爽的感覺,好像中了彩票。沒想到離開學校後才愛上寫作,期間不斷投稿,也不斷有被投籃。
大學念物理系畢業(和老師有點相似的背景?),在別人以為我可能要和工廠,實驗室或學校打交道,結果我眷念著文字任性地跑去報館當新聞記者。可是新聞寫作很格式化,沒幾年就把我好不容易找到的寫作樂趣給扼殺了,寫不出有感情的文章。
工作十幾年後,當我對生活已麻木時,長輩朋友點醒我,要思考自己可以好好經營的文體,重燃我寫作的心。
散文,詩,微型小說以前寫過,如果要重拾寫作的筆要來點不一樣的,想挑戰長篇小說。此時宇宙發揮它的力量,讓我無意間發現李洛克在部落格很有條理的拆解小說寫作,驚喜萬分,因為我一直以為寫作高手都是憑天賦,原來可以理性邏輯拆解及複製。我花了一兩個月時間下班後爬文做筆記,理解到好看的故事要有衝突和轉折,過去文章寫得平鋪直敘,慘不忍睹?
後來花了一整年終於擠出人生最多字的小說,八萬多字。雖然去年拿去參賽被ko,卻深深覺得人生有無限可能。當年不被中文老師看好的學生,卻以中文和寫作為伍一輩子。借此文感謝那年輕帥氣的李洛克老師無私分享和提供優質寫作教學課程,同時也因為老師而認識台灣更多寫作或說故事高手如許榮哲,歐陽中立…有了寫作高手如林的網路環境,不寫作就違反常理。因此,期待三月的課程有更多腦力激蕩。(慧敏)
今天發生了一件有讓我刷不掉的事。我去了代課,想當然,班上的學生都很興奮,而我一般也不會太管他們,難得有驚喜的放鬆時間,給他們吵吧。
班上的同學也很理想的在吵鬧-除了一位。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看起來沒甚麼特別,就一個膚色黑一點的正常人,他正在做英語的功課。我沒怎麼理會,就如我對其他人一樣,然後他想問我,我也很老實的說我不會。
此後我在房中了逛一會同學們談談天,接著是他的一些碎碎念,老師怎麼不管?我忍很久了之類的。現在想回來,我心情也不太好了,一方是因為我的想法受到了挑戰;二是因為我真的不喜歡罵人,很累,也會令同學們不高興,那不是我想要的「教學」;三是我有點說不過他。(這是一個我比較在意的點)。他的口才也算不錯,很多時引這說那,是個文人骨子。
和他對話的內容我就不多描述了,重點是我示範了一次罵人給他看,對像是全班。雖說我也覺得有點太吵。但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那樣說他們是不對的。我過不到自己的心。可事實上我在表現給他看的,是我可行的權。現在我明白了。我只在乎自己給人的觀感,但我沒有面對自己的心,簡而言之就是:我不是我;我只是權,只是利;我沒面對過自己的經歷和慾望;也是一個短視的自己的表現。
那你想要的,到底是甚麼?
現在的我,渴望的是「我」。我希望人都可以正正的親吻自己的願望、欲望。成為「自己」。這也是我想創作故事的原因,向別人傳遞走一腳步的勇氣。這是我,在這時,這個地方的理由。也是我的勇氣。
當有人向你丟雞蛋,你卻把打破 的蛋拿來做成蛋糕 。。。
這是發生在我大學時的事。
我唸的大學會在每年的校慶運動會上,邀請各系的大一生參與啦啦隊競賽。
我大二時被選為啦啦隊負責人之一。本來想要遊說學弟妹不要參加,學長姐卻跑來攪局說什麼「志在參加,會讓大家對大學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而且會對同學更熟。」結果讓笨笨笨的小大一心甘情願跳入火坑。
原先學長姐說我們帶隊練習就好,教練的事交給他們處理,但遲遲沒有消息。在運動會的一個多月前,卻忽然兩手一攤,說「教練不來了。」然後就不管了!
現在是怎樣?都跟學弟們說要參加了,沒有教練怎麼辦?現在才說,時間這麼趕,要去哪裡找教練?我認識的人,能接的全接了。是要我們回去再跟學弟妹說道歉:「這是一場鬧劇,害他們表決了半天,但其實我們根本沒要帶他們比賽」嗎?那當初聽我的不要參加就好啦!
我滿肚子怨氣,到處找人訴苦,想著這件事倒底該怎麼善了?從來沒有一個系報名了卻開天窗的。我怎麼這麼倒楣?
幾乎所有的朋友都苦笑安慰我:「啊,沒辦法,你就去跟學校說直接棄權吧。」唉,我就是不想面對,還要看學弟妹失望的臉。事情就一直拖著。
唯獨有一個教會的姐姐,在聽說我被委以啦啦隊負責人的重任時,忽然回過頭來(我們那時在走路)笑嘻嘻的跟我說:「好好玩哦!」
好好玩?好好玩?怎麼會是這種反應?
那瞬間,我內心電光火石的閃過一個念頭「如果,這件事不是 『好慘』,而是『好好玩』的話會怎麼樣呢?」
從那天開始,我收起抱怨,自己去圖書館看歷屆和國內外啦啦隊比賽的影片(當年還沒有youtube),用微薄的舞蹈基礎自編啦啦隊。我用絕對的要求和熱情,讓這屆的小大一們,每次練習都準時集合(據說是創系以來從沒有發生過的事),連颱風 下雨天改去中正紀念堂都沒人遲到。
系主任得到感動,當天贊助了所有的人一份雞排和珍奶。之後我們更是有源源不絕的宵夜點心,據說這也是之前沒有的。
比賽當天,看著完全沒有教練經驗和編舞概念的我編的啦啦隊在場上演出,忽然好感動。
這次,我的系還是沒有得名。但我學到很重要的一課:「一件事情的發生,它就只是發生了,是我的想法決定這件事是『悲劇』,還是『喜劇』。
如果能感謝那些令人哭泣的困境,並持續向前,那麼,總有一天,終可以笑看過去。」
提煉力
這個故事,跟之前介紹的有關
在此我先賣個關子
我先講講我的故事
我以前的服裝風格是很整齊的
但這只是講的好聽
事實是很呆板老氣
說來滿丟臉的
因為我的衣服,從小就是父母買了就穿了
所以款式落後,那種老氣的三摺西裝褲、過寬的襯衫、大顆的皮帶頭、硬底的西裝皮鞋
20幾歲的人,卻活像是20幾年前的公務員
現在看到我當年的照片、影片
都無法理解,當年的我怎麼這樣?
那我是如何改變的呢?
改變的動機我就先不提了
我要講的是,當我發現我的服裝風格真的有問題後,
我其實是不知道要怎麼調整…
上網看別人的教學,零零散散,網友各說各話,充滿一堆矛盾
而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的意見不用提了
跟同事或朋友開口,也覺得有點尷尬…
這時我忽然想起多年前看的的內容
有問題,為何不從書中學習呢?
能出版的書籍,其中的知識,都是經過篩選過了
而且經過作者深思熟慮,內容已經完整系統化了
以我的狀況,先找本書來看,準沒錯
於是我先到網路論壇看看,有哪本推薦的穿搭教學書
書名我也不提了
重點在於看完這本書後,我親身照書本的建議調整:
衣褲的尺寸挑選合身
顏色的搭配符合色譜及膚色
款式適合我的身材及年齡
真的有效!
這不是我自我感覺良好
是週邊的同事、朋友(有男有女),都有誇過我現在衣服好看多了
(好笑的是,我父母一開始還是覺得原本的老氣服裝比較適合我)
但我真正想講的是
透過這個經驗,其實我學到很多,
第一個是一個人的衣著打扮真的有差
跟以前比起來,自從我注意了服裝穿著後,
整個人的氣色跟自信都比較好了
第二個是,別人的話要聽,不要太固執
說來好笑,許久前,就有朋友跟我提過我的衣服都穿的太鬆了
但當時我都當屁話
調整過後,才發現原來當年真的是金玉良言,只是我太自以為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我透過這次經驗,真正了解了「什麼是學習」
記得我前文提過,我幾年前就看過了
但到了這個階段,我才真的理解
閱讀不是單純讀爽的
書本不是只拿來準備考試的
書是拿來用的!
學習就是要改變自己、改善自己!
尤其是實用性的書籍,看完,如果不做就沒有意義
就像我現在看完了
如果我不練習,寫作也根本不會進步,是吧!
在國中時的那段時光,不知道是不是正值青春期的叛逆,
總是想著玩,對於未來還是課業甚麼的,一概不想管,只是想要好好的開心過每一天。
想當然爾,升學考試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於是帶著這份中下的測驗成績,
分發到了外縣市的學校,新生報到的當下才發現,明明就不是甚麼大事,
為什麼卻覺得備受羞愧,可能是自己明明可以更好卻沒有去做?
所以在剛進高中時,就立下誓言要考回去原本的縣市,所以開始努力的用功,
即使我剛入學的成績沒有很好,但是後來慢慢的追趕之下,
畢業前我也考到我自己的理想目標,也完成當初剛進高中時候的誓言。
站在寫著「xxx 教授」的辦公室門前,我猶豫了幾秒,終於下定決心敲了門。
「等我一下啊,你可以先去隔壁房間坐一下。」一個親切的聲音說著。
幾秒後教授走進房內,微笑著問我與她約談的原委。在那雙厚實的玻璃鏡片背後,是一雙精明中帶溫柔的母親的眼睛。
我向她說明自己是如何搞砸了這次期中考,說著說著,竟委屈地流下了淚。我強迫自己收起淚水,委婉詢問有否補救方法。教授並沒有因為我的淚水而改變探詢的眼神和和藹的笑容;或許她教書二三十年來,因相似的原因而與她約談的學生不勝枚舉。「人生的路還很長,未來的挑戰只有更多。我知道你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認為這次的事情很嚴重。但說不定你多年後回來看這件事,會覺得,咦,根本沒什麼嘛。」
我垂下頭,教授的心意已然。「是,我知道,我想我該慶幸這種錯誤不是在我出社會後才發生的。」我是真心這麼說的,但同時我正努力計算最後一次段考該拿到幾分,這科才不會被當。
「是呀。沒事啦,第三次段考再努力一點,應該不會被當。會的話…我們再看看有什麼辦法。」
最後,我在第三次段考拿了95分的高分,終於放心自己至少能拿到A-。然而最令我驚訝的是,學期總成績公布時,該科目的欄位上,寫著大大的A+。
我想教授希望我明白,挫折在所難免,而重要的是面對挫折的心態與抉擇,重要的是在跌倒後勇敢站起來而非一蹶不振。原來,我並不是被成功或失敗所定義;定義我的,是我站在十字路口時,做的每一個決定。